自第二建设周期开始,中心致力于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推进河南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开展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紧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河南省委、省政府十次党代会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从“城乡空间协调、产业协调、绿色发展”三个维度来重点探寻城乡协调发展机理与路径模式。截至2021年11月,中心已在SCI、SSCI、CSSCI、CSCD等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86篇,完成四年建设周期规划目标的124%;立项国家级课题42项,其中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69项,规划目标完成率分别是233.3%和172.5%;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7项,其中含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河南省唯一获奖教材,《经济地理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李小建 主编),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学术著作奖1项(《农户地理论》),完成率225%。在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上进展良好,圆满完成了规划的任务。
①乡镇聚落体系空间发展路径与优化。通过对河南典型区域乡镇聚落等级体系演变与发展模式研究(城市边缘区、耕作业主导区、工业相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山区),河南不同经济活动主导下聚落等级体系演变规律以及典型区村镇空间发展模式,并从人地和谐的角度分析地区城乡聚落的空间优化模式。目前,该研究方向已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Journal of Rural Studies》、《Cities》等CSSCI、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欠发达区聚落空间演变》(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项,《城乡协调发展》2018年第7期“把握乡村聚落变化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批示。《城乡协调发展》2021年第1期“以前瞻的观点,解决乡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获得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批示。
②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路径探析。河南省位于中部传统农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旅游、传统社会文化等具有一定地域特色。改革开放后,依托地域发展特色和农村产业发展,特色乡村和小城镇迅速崛起,并且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探索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重点小城镇进行特色培育和建设,形成区域增长极,以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2017年以来,中心新型城镇化研究团队在紧跟学术前沿的同时,积极开展实地调研,目前已在《地理学报》、《经济地理》、《Land》、《Sustainability》、《Papers in Applied Geography》等CSSCI、SSCI来源期刊发表专题论文10多篇,出版《中国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科学出版社)和《城市与区域发展机理》(科学出版社)专著2部,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城乡协调发展》2017年第11期“关于加强乡村规划设计的建议”获得时任省委副书记王炯批示,《城乡协调发展》2017年第2期“加强特色村镇规划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获得分管农业农村的河南省副省长批示,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落实。《城乡协调发展》2021年第2期“关于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建议”,获得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批示。
③河南省区域“二重开放”视野下的产业集聚区优化升级问题研究。新型工业化分中心研究团队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及“河南自贸区”国家战略实施以及“米字形高铁枢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梳理河南省对外开放、区域开放之“二重开放”对于其产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构建了开放视野下支撑我省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团队围绕此论题所申报立项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数十项,目前已在《经济问题》、《经济经纬》、《世界经济文汇》、《中国软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探索》、《产业集聚区发展探索:基于河南实践》、《新时代构建河南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业化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制造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理论探索与政策实践》5部学术专著。
④双循环格局下的河南省产业创新机制问题研究。在当前加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诉诸于完成区域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在中心第二个建设周期,新型工业化分中心研究团队积极探寻我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制,从理论机理和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探索河南省构建双循环背景下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围绕这一研究核心命题,分中心研究团队业已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先进制造的创道引领》等代表性学术专著5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SSCI、CSSCI索引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十篇。
⑤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民增收研究。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为此,现代农业分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现代农业试验区的调研与分析,搜集不同时期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政策,深度探讨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民增收现实路径,最终成果形成系列咨询报告和论文。目前,该团队已在《中国农村经济》、《地理科学进展》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5篇,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现代农业分中心主任关付新教授的团队,入选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生产生态协调的乡村绿色发展问题研究”。“关于“十四五”期间发展高质量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的几点建议”、“建议我省率先建立高端农业试点县”、“关于加快我省杜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创新系统构建的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等内参建议分别获得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3项)、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批示(1项),另有“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 迈向高端循环经济”的研究报告获得河南省畜牧局批示回复。
⑥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原农村社会变迁及精准扶贫研究。该方向主要由核心协同高校许昌学院马华教授研究团队牵头负责。通过该研究,摸清改革开放后中原农村社会变迁的规律和特征,分析农村变迁的影响因素及其贫困的联系,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咨询。通过深度调研,走访搜集一手资料,撰写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原农村社会变迁及精准扶贫对策咨询报告。目前,该方向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乡村民主的样态与逻辑》1部,基于调研走访形成的《关于加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和《多管齐下组重拳,整治“村霸”不容缓》内参报告获得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批示。
⑦河南省绿色发展与区域“足迹家族”监测研究。绿色发展分中心研究团队聚焦该方向研究。关注集成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技术体系,成为河南省或全国绿色发展绩效评定的主推技术之一,为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已在《Applied Geography》(SSCI)、《Sustainability》(SSCI)、《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区)、《自然资源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专题论文10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Land-use Change, Land-use Management and Green Gas Emissions(英文版)专著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相关研究形成《提升河南省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研究》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并获得时任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刘伟(河南省副省长)重要批示。
⑧国家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退化机制与理论应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升,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土地开发与肥料利用不断加强,造成了地区土地的生态退化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探索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退化机制,对土地生态退化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治理途径。在此基础上,绿色发展分中心研究团队在《Energy Policy》、《Energy Sources Part B: Economics Planning & Policy》、《Communication》、《Energy Procedia》、《管理世界》等SCI、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研究》和《能源发展的新常态—分布式能源》著作两部。